听到“同心协力”这个词,尹唯顿时怔住。
他眨眨眼睛,仿佛第一天认识这位秦侯,总觉得……
自从那晚,同那位苏探事在何府打过交道以后,秦侯好像就……学坏了?
时辰已经不早,秦淮舟让尹唯放衙回家,自己仍留在衙署,查看带回的这些东西。
其中一本小册子吸引了他的注意,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日常开支,笔迹与何璞的书信一致。
看样子在何府,一直都是何璞本人亲自管账。
除了日用账目以外,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一项列为“药”的开支。
起初数目寻常,记录数量为“帖”,然而自半年前开始,这里便改成了“丸”。
……四月初八,入药一丸,支三千四百钱。
……五月初三,入药一丸,支三千二百钱。
之后买药的间隔逐渐缩短,一颗药丸的支出在三千钱上下,到了八月初四,账上改为记录:入药一瓶,支二十贯。
秦淮舟从这里再往后看,发现几乎是每隔几日,账上就会记录一次二十贯一瓶的药。
册子上最后一次记录买药,是在十日前,依然是一瓶,二十贯。
他捻住册子一角,思索着:
何璞每月实领月奉八千六百钱,远远不够买这么多次药,而他领着仓部郎中的职,近水楼台,暗中倒卖些官仓米粮贴补药钱,似乎便是最直接的手段。
但……
他在心中默算了一笔账,即使何璞近月来频繁买入二十贯一瓶的药,花费也远远不及八万贯。
这么大的缺口,难道都是没来得及记账的后十日填补的?
可那个时候,何璞已经因为贪墨案入狱,自尽了。
如今再想起先前御史台清点何璞的家产,可以说何璞是一贫如洗,全家只靠俸禄维持生计。
也因此,消息流到外面,百姓们不知全貌,却仍称何璞一声“清官”,也就更不相信,这样一个“清官”,竟会贪污朝廷下发的赈灾粮。
正想着,门声忽地一响,尹唯去而复返,急匆匆带来两个消息:
“侯爷,何玉死在乌衣巷了;还有,大通坊何府失火、永阳坊何玉家失火,两处火势蔓延过快,全都烧了临近一条街。”
……
消息蔓延的速度很快,何府、何玉家同时着起的这两场无名大火,让何璞兄弟“鬼魂伸冤”的说法愈演愈烈。
屈靖扬紧急带领衙役清理火灾现场,安顿受牵连的百姓,京中一时间怨声与谣言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