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决地摇摇头,纠正道:
“这不是捧马屁,这叫以心换心。你都不鸟班主任,校长。他们会关心你?观念一定要改,逢年过节,民间习俗,又没叫你送钱。
你以后要注意啊,你搞办公室,要时时提醒领导。因为外联工作由我负责。我也要陪张主任提前给省里的专家教授拜年。
空着手行吗?肯定要买礼物。就是领导过年看望贫困户,他也是带了东西的啊。”
张行远笑道:“主要是教书教傻了,天天跟学生们讲,一个人要高尚,结果自已变得不懂人情世故。”
我说:“中国某些传统文化很矛盾,一面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面说,要礼尚往来。
你帮我找到一对淡如水的朋友。连李白那样的人也送礼。”
“李白送礼?”
行远大概是从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历史典故,瞪大眼睛望着我。
我点点头,问道:“汪伦,你知道吧?”
行远半天才反应过来,他没有想到我一下就扯到了古人,便笑笑:“知道知道。”
“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个普通人,跟你我一样普通,但他崇拜李白,所以,听说李白来到泾县,死活要缠着李白到他家去住几天。
他知道李白爱加喝酒,天天陪李白痛饮。最后,李白就写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叫《赠汪论》。”
行远立即背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问:“李白送不送人情呢?”
行远说:“这算送人情?”
我盯了他一眼,说道:
“我快要急得吐血了,这不是算送人情?是个天大的人情。汪伦名不见经传,就是因为好饭、好菜、好酒招待了李白,从此千古留名。
不仅他千古留名,而且桃花潭边上的翟村,万村一带,也就是汪伦居住的地方,现在都成了游泳景点。桃花潭东岸的东园古渡,就是汪伦送李白的码头,现在是游客打卡地。
李白这样的高尚之士也送人情。而且是送了个天大的人情。”
行远说:“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说:“读书嘛,有目的性地读。李白写桃花镇,我就查桃花镇。”
行远说:“对对对,李白也送人情,我要改。”
我调侃地启发道:
“汪校长那儿,你就先学李白。买一个高档笔记本,写一首诗。什么【行远一定要远行,海角天涯不忘君,时忆校长多叮咛,犹如李白忆汪伦。】”
行远哈哈大笑。
笑完道:“东哥,我真的要向学习,今年回去,一定先拜访刘老师,也一定要提礼物。再拜访汪校长。就是不知汪校长那儿送什么为好。”
我说:“什么烟呀,酒啊都可以送。但一定要加个笔记本。写上几句话。烟酒,他吸了喝了就忘了。
笔记本呢,他会收藏。哪一天,你张行远当了大官,他可以展示啊。”
行远瞟了我一眼。
我说:“这是真话。他高兴,同时也激励着你成长。如果你永远搞办公室,永远当个科长,你就不好老是去拜访汪校长。你觉得自已有愧啊。”
张行远说:“读个复旦还是不同。”
我说:“读个复旦有屁用,汪伦不接触李白,就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好酒一定要送给李白这样的人去喝。”
行远哈哈大笑,说道:
“我还是搬回来,就搬到你原来住过的那栋楼也行。多和你聊聊天,多听听李老的指导。”
“也行。李白不在了,还有李又白。”
两人正在谈笑,谭军打电话来了。
我说:“先来我这里集合吧。”
一会儿,唐盛来电话,我叫他在机关大门口等。
最后,闻博亮来电话,他说自已找了辆车,一起开车过去。
我说:“那太好了,你到机关门口等。”
下午六点,我们一行五人,坐上博亮的车往牛嘴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