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令虽颇为心动,可还是有些犹豫:“万一朝廷那边追究起来……”
师爷不以为意道:“就算是上面问起来,他们有罪,获罪成了罪奴,也并不是没有缘由。”
吴县令听了,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
但随后又蹙眉道:“若是这样,一个村子的人,是不是有点少?”
看着他那副贪婪的嘴脸,原本只是因跟黄坡村那位里长闹了摩擦所以趁机报复的师爷,也有些哑口无言。有心劝大人别一下子整这么大的,但他只一看对方那被银子引得两眼发光的模样,就知道,这主意既是提了,再想阻止,怕是难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次献上毒计。
“大人,这事倒是好办。县城里原本就有着一些乞丐,他们倒是想要卖身为奴去吃饱饭,不是一直没个门路吗?您倒不如帮他们一把,您得了银子,他们有了去处,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再者,最近也多了一些从城外来的人,大概是见您治下清明,县城内更是如人间仙境一般,来了就赖着不肯走。这些人若是都聚在县城里,也不好管理,不如您也做做善事,将他们一并送去了能管饭的地方,我想,他们若是知道您这样为他们着想,定会对您感恩戴德!”
吴县令听得连连点头:“这事就这么办,先让人连夜抄了黄坡村,再将城内夜里游荡的乞丐都一并收进大牢!”
“对了,若是人数还不够,就再放出消息去,就说,县城里开始施粥了。”
几天后,距离县城七八里的地方,一群人正速度缓慢地向前走着。
因为腹中饥饿,大家都没什么力气,走得便不快。
“娘,啥时候能到县城啊?”一个小孩子小心翼翼问着拉着自己小手的妇人。
对方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还要努力跟上背着包裹的丈夫的速度,也是很有些辛苦。此时听到左手边最小孩子的话,又瘦又黄的脸上,挤出一丝安抚的笑容。
“妞妞乖,等明天一早,天亮了,咱们就能到了,到时候城门一开,咱们就能进城了。”
“娘,我饿!”
“乖哦,进了城,就能喝到香喷喷的粥了……”
在她们夫妻连同孩子的前后左右,都是抱着同样的微弱期待,前去县城的人。
有的认识,有的只是顺路。
其中就有几家,是跟陈家村的人有些亲戚关系的。
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竟丝毫没有比他们的村子更好。
到了县城,真的就能有活路了吗?
他们甚至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初没跟着陈家村的人一起走,却又觉得,现在那些人都没了消息,早就死在了大山里也是可能的。
虽然未必是同一个地方来的,但这些人多半是听说县城里有人给城外的人施粥,才终于动了身。
队伍里不断有孩子喊饿,当爹的,当娘的,都心里一抽一抽的疼,他们哄着孩子,说别怕,很快就能有饭吃了。
当城门终于在红日东升时打开了,城门口的差役看他们一眼后,却没让他们这群人进城,而是指着距离城门口大约千米远的一片草棚,道:“去那边等着,过半个时辰有人施粥!”
这些连夜赶路到了的人,都顿时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起来。
“我就说,逃去大山那才是自寻死路吧,再怎么说,当官的也不可能看着老百姓全饿死,果然就等到了施粥,幸亏当初没被你爹你娘说动啊……”
有人看到不远处空地上支起的粥锅,心里已是深信不疑,脸上也露出喜色来。
到了这时,也终于有心情去嘲讽一下妻子了。
还不忘了提醒妻子,休要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是陈氏女,免得陈氏一族举族逃亡的事拖累了自家。
当妻子的,也是又喜又愧,觉得自己之前竟还觉得进山是个好主意,简直就是猪油蒙了心了。
忙伏低做小,连连赔罪,但心里,又同时泛起了一丝同情与苦涩。
自己跟着夫家,如今总算是熬到了活路出现,可非要跟着全族进山却再没了音讯的娘家,如今可还安好,他们是不是正在忍饥挨饿?
乱世桃花源(12)
几天后,言白带着人,站在了一片开垦种植了的红薯地旁。在他身旁站着的是陈氏一族的族老,身后站着的,则是参与到种植红薯这件事里的村民们。
他们都堪称虎视眈眈,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面前这一大片绿秧满地的红薯田。
随着言白的一声“开挖”,立刻就有两个小伙子,从离他们最近的地方开始挖起。
因为怕伤害到了红薯,所以他们的动作小心翼翼,速度并不算快,但就算是这样,大家也只是屏住呼吸,就这么盯着,而不是出声催促。
不仅仅是正在挖着红薯的人紧张,他们这些围观的人同样紧张到一声不敢吭。
当那两个小伙子,扯着叶子秧子,将最上面的红薯终于从地里刨出来时,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出现了一阵骚动。
就见被扯出来还带着泥土的红薯,虽然个头很小,但一个接着一个,一扯就是一串,目测起码有着十几个,对于整颗小红薯,十天左右就能收成,并且还能结出这么多,所有人都一下子将那颗提着的心放下了,脸上也露出了快乐的表情。
“我就说嘛,这可是仙种!十天就收成,一颗红薯能结十几颗,如果继续种下去,到了冬天时,咱们就有吃不完的红薯了!”有人高兴地跟身边的人说道。
但却发现,自己兄弟并没有露出同样的喜悦表情,而是眼睛直直盯着前方,嘴微微张大,仿佛看到了什么惊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