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书院的小姑姑今年十六岁,是从皇宫里跟着青莲姑姑出来的,青莲姑姑还在皇宫当值,只偶尔来给淑女们上课,打杂跑腿的活儿,就由她们帮着干。
姑姑给她们体面,她们在宫中是随处可见的宫女,但是在书院中,人人都要称她们一句“姑姑”。
女子书院名义上与国子监并列为大朝国两大书院,但是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书院的设施上,都远远比不得国子监,甚至比不上青城书院。
除了环境清幽雅致一些,竟也挑不出什么别的胜于他处的地方来,然学费却十分高昂。
女子不能考功名,不像男子,只要能考上秀才,便就能有朝廷地方的“笔墨费”,还能给人教书,补贴家用。
女子没有补贴,故而只能自掏腰包来上学,一年光是束修就要十几金,虽说对有钱人家算不得什么,可平民百姓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故而书院里的淑女们非富即贵。
束修虽贵,报名入学之人却不少。
原因无他,只因这世间能供女子读书之处本就寥寥无几,而这女子书院又是少有的教授女德之外学问的地方。
许多富贵人家的女儿,即便家中父兄开明,愿意请私塾或者家中原本就有学堂的,教导自家女儿姐妹读书识字,可终究无法如女子书院这般,教授除女德之外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经史子集。
毕竟青莲姑姑可是女官之,只要是心里存着几分想要进宫当女官的心思的,就会想一试。
不然就算进了宫,也是从浣衣打杂开始,想要熬成女官不知道要多少个年头,熬不熬的成不说,弄不好怕是小命都要交代在那里。
这样看来,她们这一批跟着青莲姑姑出宫的,真是走了大运。
小姑姑边走边庆幸,今日她是给各家淑女送喜报来的。
此次招生合格者只有二十八人,前面的二十几人都是官宦之家的小姐,最后就剩这赵家宅邸。
她细细打量了赵家门楣,才上前与守门人搭话。
小姑姑年纪不大,规矩学的极好,先是通过门房说明来意,好叫人去报信,自己就立在一旁。
说是姑姑,其实也就是青莲女官的侍女,官宦人家可能会对报喜官员笑脸相迎,但是对她这种年纪不大的宫女,大抵是有几分看不上的。故而她不敢拿乔,只礼貌行事。
赵家门房是个大叔,见她年纪不大,还没去报信就立马叫人请她去偏房喝茶吃点心。
小姑姑客随主便,顺势就去了偏房,这赵家偏房也讲究,看府邸的规格,不像是家里做官的,但不管用的木料还是花草,都是极贵的,当是豪富之家。
只是缺少人手,偏房中竟也没有丫头侍候。
正吃着点心,一个穿着鹅黄衣衫的少女匆匆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丫鬟。
小姑姑抬眼望去,只见那少女面容秀丽,温柔可亲,便以为是赵家淑女,忙站起来行礼。
“哎姑姑莫要多礼。”春草忙一步上前,双手托着小姑姑的手,不叫她福身。
“我家老爷夫人与小姐都在前厅,姑姑同我先往前厅吧。”春草笑着说道。
小姑姑点了点头,随着春草往前行。
来到前厅,只见赵家一群人都站着等着,一美妇人旁边依偎着一穿戴华贵的少女,小姑姑心中一惊,这淑女眉眼灵动,样貌十分抓人,虽年纪尚小,但不难看出五官极美,乃上流之姿,想来以后必能入宫。
随后笑着恭敬地递上喜报,“恭喜赵家淑女,成功入选女子书院。”
赵家众人面露喜色,
喜宝接过喜报,眼中满是欢喜,这几天的沉闷也烟消云散,“多谢姑姑。”旁边的丫鬟们也纷纷道贺。
“春草。”兰娘笑意盈盈的示意道。
春草就把一早准备的荷包,塞到了小姑姑手里。
“辛苦姑姑了,咱家一点子心意,请姑姑吃碗茶。”
小姑姑手里一沉,心道果真赵家家底丰厚,竟比前面收到的都要重。
小姑姑得了赏银,也不吝啬再说几句吉祥话:“赵淑女乃是我们书院里的年纪最小的学子,年少有为,才华出众,往后必然不同凡响。”
客套一番后,小姑姑从袖口掏出一本学规,道:“此次前来,还有学规要交代,此书需要淑女谨记,若是违反书院学规,轻者受罚,重者黜退。”
喜宝乖巧点头,“姑姑请放心,小女定当遵守院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