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一句,李婷顿时就坐不住了。
“是小姑回来了?!”
她扔下手里的笔,起身往外跑。
她只有两个姑姑,大姑早早就去世了,只剩下李志兰一个小姑,还嫁在乡下,偶尔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一回。
听说李志兰来了,李婷格外高兴。
苏棠见李章儒也是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忙过去搀起他。
“姥爷,咱们出去看看。”
李章儒点点头,拄着木棍往外走。
还没过年呢,李志兰怎么回娘家了?莫非是有什么事?
祖孙俩走出门,看到李婷已经拉着李志兰的手,亲亲热热地说着话。
李志兰身旁站着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分别是林国庆和他们的儿子林青山。
林青山十五岁了,长得比李志兰都高,这会儿正被温礼香拉着说话。
李志兰从到家门口就一直在找苏棠,这会儿看到苏棠和李章儒出来,眼圈顿时就红了。
“棠棠,小姨对不起你!”
李志兰快步走上前,看到穿得干干净净的苏棠,心里一颗石头才落了地。
虽然知道苏棠姐弟俩已经到了省城姥姥家,一切都好,可是没亲眼看到之前,她还是不放心。
苏诚也从隔壁出来了,喊了一声:“小姨,小姨夫!”
李志兰把他拉到身边,仔细看了又看,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孩子,都是小姨不好,小姨心笨眼瞎,害你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积攒了许久的眼泪夺眶而出,李志兰抱着两个孩子,哭得泣不成声。
苏棠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有心安慰李志兰几句,却又说不出口。
穿到这里以后,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李志兰。
原主记忆中李志兰的影子逐渐清晰,这个小姨为了能让两个孩子在苏家有好日子过,一直是个软弱好说话的形象,每年送好几次钱过去,却还要受苏家的冷言冷语。
她能理解李志兰的难处,她也有家人孩子,没办法亲自抚养原主和苏诚,再说,有李家送来的钱,苏家也不可能把两个孩子给李志兰养的。
对李志兰来说,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这边又是笑又是哭的,很快引来了邻居们的注意。
斜对门的石大娘拎着一块豆腐,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看。
“李老师,家里来亲戚了啊?”
温礼香这才回过神来,一边擦眼泪一边跟石大娘说:“是我小闺女一家回来了!”
说着便拉着林青山往屋里走,招呼道:“来,都进屋说话。”
大家进了屋,林国庆则把他们带的东西搬了进来。
刚才只顾着寒暄,都没注意李志兰他们带了什么,现在看到林国庆大包小裹地往屋里搬,转眼就把屋里的空地占了一多半,大家都一脸惊讶。
“小姑,小姑父,你们这是带了多少东西啊?”李婷瞪大眼睛,看着地上的一大堆包裹。
李志兰手里还拉着苏棠不放,一边含着眼泪一边笑了。
“难得回来一趟,正好家里新打了粮食,就带了一些,还有我公公婆婆给爸妈拿的……”
她放开苏棠,走过去打开袋子,一样一样往外拿。
“这是新磨的面粉,蒸馒头可香了,这一袋子有五十多斤,够你们吃一阵儿的,这是家里腌的咸鸭蛋,晒的粉条,地瓜干,临出门前,又杀了几只鸡熏了,还有十斤腊肉……”
看着李志兰变戏法似的从化肥袋子里拿出一样样东西,大家都惊呆了。
温礼香一边帮她整理,一边忍不住抱怨:“你说你,回来就回来,背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如今不是前些年什么都要票,粮食也不好买的时候了,现在城里什么都买得到,你还带这么多,路那么远,把你们累坏了可怎么办?”
从李志兰他们村子到省城,一路可麻烦了,只坐火车就得一天一夜,前不久苏棠和苏诚才到的,看把俩孩子折腾的。
现在李志兰一家三口过来,又带了这么多东西,这一路的辛苦可想而知。
李志兰到了娘家,明显高兴多了。
“累啥呀,不是有国庆嘛,再说青山也大了,一路都是他俩拿东西,我都没费什么劲。”
林国庆也笑着说:“不累,路上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不用走多远。”
他们进省城一趟不容易,当然要尽可能多带点儿东西。
东西实在太多,温礼香收拾不过来,索性先放那儿了,去厨房拿了几个碗,拎着暖壶给他们冲麦乳精。
“青山,坐这一天的火车累坏了吧,快趁热喝了。”
这麦乳精是李章儒特意买了给苏棠和苏诚补身体的,正好给林青山和李婷也冲了两碗。
林青山谢了温礼香,高高兴兴地捧着碗喝了起来。
李婷却不肯喝,把自己那碗给了李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