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一名年轻的妇女时,她腼腆地上前,小心翼翼地看着士兵拿出的一袋小麦,双手接过后轻轻道谢。
她的孩子从她身后探出小脑袋,目不转睛地盯着粮袋,显然已经期待着能吃上一口温热的粥。
不远处的古锦岩注意到这些百姓的表情,心中既感动又沉重。
尽管每日分的粮食有限,但对于这些困苦的百姓来说,每一粒粮食都是活下去的希望。
排在后面的是几位年轻力壮的男子,他们今天的工时最长,搬运了不少重物。
士兵递给他们的粮食稍多一些,几位男子接过后互相打趣着:“嘿,这干活还真能换到粮食!
明天咱们可得再加把劲。”他们的话语中透出些许满足,显然这一天的劳动让他们感到自豪。
古锦岩也微笑着鼓励他们道:“大家辛苦了,明天继续努力。你们的汗水不会白费,每一块砖瓦都在为城中的未来添砖加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话在百姓中传开,人群中逐渐多了几分信任和欣慰的氛围。
一位肩宽背厚的壮汉排在重体力活的队伍里,轮到他时,他上前一步,脱下帽子,笑着向古锦岩行礼:“古大人,今天搬了三车石块,可不算少吧?”
士兵翻开记录簿,核对他的工时,点头确认道:“是的,三工时,按规定应得三袋干粮和一包盐。”
说着,他从旁边的粮袋里取出三小袋干粮和一小包盐,递给壮汉。
壮汉接过粮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朝古锦岩一抱拳。
爽朗地说道:“多谢古大人!这活儿干得舒坦,回家娘们儿和孩子们也有饭吃了!”
古锦岩微微一笑,点头鼓励道:“辛苦了,你们的汗水不会白费,重建赫沙城少不了你们的贡献。”
紧接着,中等体力活的队伍排了上来。
这些人多是中年人和年轻的妇女,他们今天完成的是搭建木架和整理废料的工作。
士兵依次记录着他们的工时,按一工时一袋干粮的标准,将粮食放给他们。
“这是您的一工时所得,”士兵微笑着将一袋干粮递给一位年轻的妇女。
妇女微微鞠躬,小声道谢,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她接过粮袋,眼中闪着一丝亮光,仿佛这一小袋粮就是全家一天的依靠。
轻体力活和辅助工的队伍里,有不少年长的老人和小孩子。
古锦岩站在他们身边,见到他们一个个领到小袋的干粮时,脸上露出一种欣慰的神情。
她特别留意到,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一小袋干粮,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用破旧的布袋包好。
古锦岩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明天若不累,可以再来帮忙,但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男孩抬起头,咧嘴一笑,天真地说道:“古大人,我力气小,但我也能帮忙!
娘说,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出力,就能一起吃饱饭!”
古锦岩心头微动,欣慰地摸了摸男孩的头:“好孩子,赫沙城有你这样的孩子,未来会越来越好。”
分队伍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不远处的“疑问反馈处”旁,几位士兵也在随时待命,帮助解答百姓们对工时记录和口粮分的疑惑。
一位年迈的老人手里攥着一小袋粮食,似乎有些不安地走向反馈处,轻声询问:“士兵大人,我今天捡了一整天瓦片,应该是两工时吧,可怎么只了一袋粮呢?”
负责记录的士兵立即翻看记录簿,仔细查阅后现确实有误,将情况告知老人,并补了一袋干粮给他。
士兵歉意地说道:“真是抱歉,今天登记时出了点小错。这是您应得的第二袋粮食。”
老人感激地点头,朝士兵连连道谢,心中也多了一分信任和踏实。
他缓缓走出人群,似乎已不像来时那样焦虑。
分结束后,天色渐暗,士兵们清点着余下的粮袋,确认分数量无误,并在记录簿上认真记下当日的情况。
古锦岩环视四周,看着百姓们满意地带着粮食陆续离开,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分粮食的过程不仅是物资的给予,更是一种信任的建立。
当最后一袋粮分完毕,古锦岩走到士兵面前,柔声说道:“今日大家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一定要记住,公平和公开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基础。
百姓们需要的,是对我们分配的信任。”
士兵们纷纷点头,严肃地回应:“是!古大人,我们定不辱使命。”
夜幕降临,分处的火把依然高高燃起,将空地照得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