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
楚国距离长安,路途遥远,韩信自楚国都城下邳出,经彭城、穿阳夏、越荥阳、过洛阳,终于到达了函谷关,这座天下雄关前。
函谷关是进入关中的重要关隘,穿过函谷关,便进入关中平原,进而可到达长安,到了这里,也证明距离长安不远了。
一辆辆马车在官道上扬起阵阵尘土,辘辘前行,四匹骏马拉动着车身,仿若奔腾的云气,昭示着主人的不凡。
车内,楚王韩信身姿挺拔端坐,他面容带着些许的冷峻,仿佛并不蕴含自我感情,剑眉斜插入鬓,双眸深邃,透着几分历经沙场的沧桑,高挺的鼻梁下,嘴角微微下撇,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韩信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角绣着精致的金边,领口与袖口用紫貂皮毛滚边,柔软且贵气,彰显着诸侯王身份,腰间束着一条宽宽的犀牛皮革带,带上镶嵌着一块通透的碧玉,玉上的纹路仿若蛟龙隐现,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更添威严。
韩信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远方长安的方向,眼神中交织着诸多掺杂不一的情绪。
此行去往长安,乃是为了封王!
一字并肩王!
有的时候,名字能体现出很多的含义,一字并肩王这五个字,从名字上就能显现出至高、无上。
韩信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他觉得这爵位太适合自己了,仿佛就是为自己所生、所创的那般,汉朝建立的过程中他居功甚伟。
昔日他提出“汉中对”,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优劣,指出项羽的弱点,建议刘邦任用贤才、封赏功臣、还定三秦,为刘邦制定了争夺天下的基本方略,平定三秦之战中,他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助刘邦突破关中,迅平定三秦之地,为刘邦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攻魏伐代之战中,刘邦彭城兵败,他先后平定魏国、代国,增强刘邦的实力,为后续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井陉之战,他在井陉口以少胜多击败赵军,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威震诸侯,随后又收服燕国;潍水之战,他在潍水之战中击败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楚军,斩杀龙且,平定齐国;垓下之战,他采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战术,成功击败项羽。
若非有他,刘邦能建立汉朝?
若非有他,刘邦能当上皇帝?
在他看来,其他的诸侯王完全和自己没法比,能力和功劳上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虽然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楚王,可他始终觉得仅仅一个楚王,远远不够。
但他没有办法。
再高,就已经是帝了。
再进一步,就如同篡位。
可现在这个‘一字并肩王’简直封到他的心坎里去了,天下除了他韩信,谁还有资格受封一字并肩王?
“也不知道,是何人提议的此事。”
韩信心中自语。
随着车队经过检查后,顺利过了函谷关,孔聚趁着这个间隙,来到韩信乘坐的马车内。
“王上,过了这函谷关,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孔聚年龄和韩信相仿,但面容却显得苍老很多,脸上满是褶皱,黝黑黄的皮肤让人一观,就知道早年也是个苦命人。
韩信闻言,淡声道:“本王居功至伟,为何当不得这一字并肩王?”
“蓼侯多虑了。”
自封王诏书到了楚国的那一刻,孔聚就一直劝阻他,不可轻易前往长安。
更不要接受这封王之誉。
为何不能前往长安?
他们这些异姓诸侯王,手握兵权才是硬道理,如此即使是天子刘邦也不敢擅动于他们。
这是孔聚的看法。
可韩信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倒并不在乎自身是否手握兵权,他在乎的是个人名誉。
一字并肩王,让他沉寂良久的心,似被点燃。
他很喜欢这道与天子并肩的王爵,并且他也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韩信扫了孔聚一眼,孔聚如此劝阻他,可他却并不相信孔聚的话,甚至认为此人并非带着善意。
始皇帝三十六年,孔聚从刘邦芒砀山起义,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可以说,孔聚是刘邦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