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经常给胤礽讲一些大清以外地方的事情,也经常跟他说关于康熙身上的责任与束缚。
因为自小就被封为太子的缘故,胤礽本身受到的束缚程度就跟其他的阿哥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康熙下江南,还是走塞北,其他的阿哥们,只要想去愿意去,那基本上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康熙都愿意带着孩子出门显摆。
可是胤礽不行。
他是太子,身份上在康熙离开紫禁城后,就是最大的,需要坐镇,这是其中一点,而另一点,就是他一出门,需要考虑的安全方面就更多,出了门,反而比在宫里更受束缚。
但胤礽的思想是自由的。
他爱读书,却从未去亲身感受过书里面那广阔的世界,所以他其实一直渴望去感受。
只是他自小受到的教养,对于康熙,对于宁澄澄,以及对于大清的子民的责任,让他克制住了这些想法。
以往他是从未想过不继承皇位这件事的,直到后来宁澄澄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发觉了他与胤褆之间矛盾的加大,在加上宁澄澄也看到了康熙的刻意引导,即使是明白胤褆在这个时候只是康熙的试刀石,但心疼胤礽的宁澄澄为了不让胤礽将来一蹶不振,这才给了他一个失败后的可能性。
可即使是如此,宁澄澄也不敢问胤礽,他失败了会如何。
因为她害怕胤礽会一直固执的认为,他不会失败。
却没想到胤礽居然在不足弱冠的时候,就这么……想开了。
“怎么……突然就……这么想了?”
宁澄澄禁不住的提问出声。
而胤礽的回答,却是神色一僵,然后咬了咬牙,一时没出声。
“……?”这下宁澄澄更疑惑了。
“何柱,你说。”最终,胤礽还是不情不愿的拉出了另一个人。
“是,太子爷。”一旁的何柱闻言,先是应了声是,然后直接转向了宁澄澄,小心翼翼的开口:“回公主,主子……之所以有想去大清以外的地方看看这种想法……其实是因为……张二公子除了给您写信以外……还给主子也写了信……”
宁澄澄:“……?”
她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胤礽。胤礽却把头撇向了一边,不愿意与宁澄澄对视。
这都出去一年多了,她怎么现在才知道?
“他居然……信里都写了什么?”
此时此刻,宁澄澄已然有了预感。
“其实也不过都是些在外的新奇见闻……只是,以往主子都没在书里看到过,所以才……”何柱一边说,一边去看胤礽的脸色,然后在对方的“凶狠”的眼神中,说得十分的克制,但宁澄澄已然能明白,以张廷玉的文采,恐怕信的内容,对胤礽那真的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了。
“为何……一直也没听说?”
宁澄澄一时心中有些惶惶然,她甚至开始觉得张廷玉是不是有些太贴心了,居然连这个问题都帮她想到了,难不成,是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泄露了这份忧心吗?
“咳……那个……其实确切地说,张二公子是写给四阿哥的,但是……主子偶然听四阿哥说起过一次,后来就……”
何柱说得有些吞吞吐吐,不过也是够宁澄澄明白的了。
胤礽抢了人家胤禛的信,一直不好意思跟自己提。
直到如今,为了解决自己的忧心,这才不得不跟自己坦白了。
“小宝……”想到这儿,宁澄澄心中忽然就涨的满满的,禁不住的就喊起了胤礽幼年时候的亲昵称呼。
而这个称呼,一下子让胤礽更加不自在起来,他终于重新转回了身子,但却仍然不去看宁澄澄的眼睛:“咳,好了,姐姐,以后这个称呼……就不要叫了,嗯,反正总之呢,现在朝堂上正在商议要不要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的事,我想,为着他们那群至今还被关在顺天府的逆子们,他们也不会反对的……”
“所以……等到禁令废除之后,为表朝廷决心,你跟他……大概就可以如愿了……”
“好,我知道了。”
宁澄澄轻声回答。
但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胤礽,我与张廷玉如愿之后,也希望,你将来也能……如你所愿。
第142章有所顾虑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清固伦纯宁嫡长公主,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克娴于礼,静正垂仪,适婚配之年,当择额驸与之。闻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之子张廷玉,文才兼备,勇谋忠义,仪表堂堂,人品俊嘉,与纯宁公主乃天作之合,为成人之美,特招张廷玉为婿,封为固伦额驸,择日完婚,一切礼仪,交礼部与钦天监共同操办,钦此——”
当赐婚的圣旨,随着梁九功洪亮的嗓音在张英家门口被宣读结束,与家人一起在正堂之上接旨的张英最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沉沉的落回了肚子里。
“臣代犬子与全家,谢主隆恩——”
浅浅的深吸一口气之后,他没有多做犹豫,直接向着圣旨叩头之后,这才起身,双手接过了梁九功手中的圣旨。
“张大人,令郎可是咱们大清有史以来第一位固伦额驸啊,恭喜恭喜啊。”
梁九功笑眯眯的拱手与张英做了个揖礼,开口贺喜,他这话倒是说得严谨,因为要细说起来,满汉联姻,在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的,当年朝廷为了安抚三藩,也是嫁过公主过去的,但是嫁固伦公主的,还真是头一例。
张英闻言,也赶忙客气的回礼:“多谢梁总管,您请上座。”
“诶~张大人客气了,我这边还要赶回宫里去跟皇上复命,就不打扰张大人与家人同僚庆贺了,就此告辞。”
面对张英的客气,梁九功赶忙拒绝,一番推辞之后,梁九功带着人离开了张家,待到把人送走,张英回到正厅,迎面而来的,就是张廷瓒喜笑颜开的脸。
“爹,太好了,二弟终于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