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殷问道:“希声,你说何是作为,要如何才有作为,什么才是百姓的真正的民心所向。”
马希声想了一下,回道:“只有能保护治下的百姓平安快乐的生活,不再受战火的痛苦,让民意有所满意,就是有所作为。”
马殷闻言后,点点头再次深沉的问道:“声儿,那你知道什么是民心吗?要怎么才能国泰民安,要怎么才能让百姓对你有所满意。”
马希声面对这个问题立马就难到了,虽然这几天马希声在高郁的指导下,有了一些处理政事经验的能力。
但是马希声对于权谋,百姓的基层民生,还是各种各样的旁门左道,还是过于单纯,甚至说是一无所知。
尤其是百姓的民生,自己在父亲马殷的拼杀下,从小就锦衣玉食,可是说是金钥匙长大,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深入民间,尤其是楚地的农村,对于民生的问题也是底下人报什么就什么。
更要命的是马希声对于民生的概念只是从史书上听到要如何爱民爱民,要如何悉心采纳,做一个虚心宽厚的君主,修行善德。
这样子就可以治好一个国家,让百姓国泰民安,对于这些定义和要求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写。
过了很久,马希声想破了脑袋还是想不出来,于是就摇摇头说道:“父王,儿臣不知道,请父王求教。”
马殷听闻马希声的回答,长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讲解道:“希儿,这民心其实就是粮食,就是我们王族平时看不起眼的大米和馒头,在乱世中只要让百姓吃饱饭,那就是国泰民安,那就是取得天下人心。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吃饭,李明就是利用的粮食迅占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蜀国。”
马希钺困惑道:“父王,难道一个粮食的威力竟然如此的夸张,甚至能毁灭一个国家,李明对付蜀国靠的不是残酷的屠杀和回回炮还有那威力巨大的火枪吗?”
马殷见震惊的马希声,摇摇头道:“声儿,你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仅靠这些是不可能这么快的摧毁一个国家,只能获得局部的胜利,你细细听为父讲的另一个版本就知道了。”
马希声闻言后,点了点头表示肯定,全神贯注听着父亲开口,把每一句话都牢记在心里。
马殷讲道:“在一年前蜀国百姓在孟知祥的治理下早已经是饥肠辘辘,百姓们失去了土地,导致流民遍地都是,民怨沸腾,李明对蜀国最残忍的招数从来都不是屠杀,也不是向老百姓打草谷,抢钱抢粮。
而是把那世家门阀已经烂的不成样的粮食,就连牲口都不吃的东西一批一批的分给老百姓,因此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在这一口粮食吸引之下百姓纷纷响应李明,为李明建立生祠,在这种情况下蜀国就是这么亡的,而那些世界门阀全部都被李明给满门抄斩。”
马殷虽然如今已经老了,已经过了曾经辉煌的时代,但是对于李明手段他还是比较认可。
也不得不承认李明的手段对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真的是很可怕,也知道了要是李明再次来攻的话即便是胡虎在场也是扛不住。
因为楚国早已经失去了民心,就像是一年前的蜀国一样,马殷还不相信那些世家的吹捧和胡说八道瞎逼逼,而是更愿意相信高郁这一些正直的大臣,这才是马殷最担心的地方,担心自己的百姓会被李明一顿粮食给收买。
马希声闻言后,虽然明白了许多,也懂得一些马殷所说的道理,但是还有一些不理解,于是是就困惑的问了一句:“父王,儿臣明白了许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想要向父王请教。”
“希儿请讲”马殷客气对马希声回应了一句。
马希声问道:“父王,蜀国的百姓自愿的给李明建立生祠,这怎么看都有点不现实,打草谷搞屠杀这些都是李明在当地所做的暴行。
这些事情难道蜀国的百姓都不知道吗?难道就没有几个想要报复李明,想要对他说两句的吗?”
马殷听后冷气叹了一声,不屑一顾的摇摇头说道:“声儿,百姓在没有人能的领导只不过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在乱世之中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利益,往大一点的来说只关心自家人的利益,只要能吃饱饭,至于其他人的这些事情与他们无关。
就像是一头家猪,见自己的同胞被宰的时候,只会埋头苦干的吃饭,当要宰自己的时候,自己才会啊啊大叫,饿他个几天,然后再给他一个馒头,他就会乖乖的为你卖命,至于之前所做的事则会全部抛之于脑后。”
古代百姓他们并不关心朝廷,对于朝廷大事也不理解,也没能力理解,没有什么文化,对于消息也是很闭塞,甚至都不知道当今的皇帝是谁,叫什么名字,就连县令都没有见过上几面。(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见过)
他们最关心的是下一顿该吃什么,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要怎么活,能不能起到村头中老婆来继后,今天收的税会不会少一点而已,地主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