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则是因为宋舒晴的身份。
宋舒晴家里并非是当初跟着先太上皇和先皇打天下的那批人。
准确的说,不是那些仗着跟过先太上皇、先皇,就敢在他面前倚老卖老的人。
当初跟在先太上皇身边一起打仗的人,已经不剩下多少了,但人越少,不就显得一些人格外的突出了。
尤其是当初皇帝一路造反回来,到了京城附近时,这些人都没怎么抵挡,算是给他卖了个好,有的甚至帮忙压制了一下他同样造反回来的兄弟们。
这也就算是有了从龙之功了。
皇帝并非是容不得功臣的人,但他同样是强势的人,这些人仗着年纪大,资历深,就在他面前倚老卖老,一副当初要不是有老臣,皇帝可不一定能上位的样子,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他从十三岁就开始上战场,立下的功绩无数,他祖父、他爹和他,三代皇帝,这三代武将都不少,但皇帝在历史上是能从这些人中拉出去和冯骥讨论谁更厉害的人物。
他都一路打上京城,你就顺便放个水的功夫,像是多了不起一样,皇帝能喜欢就怪了,真要打,他同样能将这些打爆。
这其中,尤其是以皇后祖父英国公为首。
英国公一边自持自己有从龙之功,一边拉拢当初的老臣,在朝中也算是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眼人都清楚,皇帝肯定会倚重当初和自己一起打仗的人,这是皇帝的心腹。
他们这些老臣中跟着先太上皇的很多都已经没了,新一代仗着余荫跟着先皇的,能力又不算多厉害,地位有些尴尬,一群人又是当年一起打过仗的人,当然关系好,于是以英国公为首自然而然的就聚拢在了一起。
并且还纠缠的相当严实,拧成了一股绳。
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也是有一定制约的。
皇帝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人全都杀了,更何况他是造反出身,立身不正,这个时候的皇帝还是比较在意名声的。
所以情况也就这么僵持着。
登基后的第一场选秀,各家送进来不少秀女,七七八八也都进了后宫。
皇帝不是赶尽杀绝的人,这些老臣尚未完全触碰到皇帝的底线,也确实功绩不少,所以他没有多大动作,只是对于他的下一代,在皇帝的心中,他不是完全排斥这些老牌势力的子嗣上位,但前提是这个皇帝能够像他一样,压住这些势力。
而不是被这些势力裹挟。
他对其他想要上位的皇子也是同样的要求。
留着人,也是对下一代的考验,多好的一块磨刀石啊。
至于后宫中的斗争,他隐隐知道会有,但现在闹得其实不大,唯一一个死了的五皇子真的是病死的,九皇子的事因着仪妃怀孕,所以暂时搁置,他其实有考虑过要不要送九皇子回到柳菡晚身边,这意味着柳菡晚会升上嫔位,已经算是他对九皇子的格外喜爱了。
他自身就是从宫斗中脱颖而出的人,自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些是避免不了的,皇子要比,妃嫔也要比,谁不想登上高位呢,只要别跳的太高,皇帝都是冷眼旁观。
这些皇子中,也就前三个已经长成的皇子,以及九皇子和皇后所生的嫡子十皇子是他稍微在意些的。
前朝后宫一定程度上是分不开的,他也想知道,后宫针锋相对的时候,英国公为首的团体还能不能这么团结。
这些人哪怕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但时不时也挺恶心人,皇帝心中有些不耐烦。
宋舒晴当然知道文嬷嬷的存在,她眼眸如水般看向皇帝,但发现对方冷静的眼神时,方才感动的心瞬间清醒了些,她掩下眼中的失落,只柔声道:“那就多谢皇上了。”
有文嬷嬷在,很多刁难都能帮她挡住。
宋舒晴摸着自己腹部,心中下定决心,这一次,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第二日,皇帝就出发了。
朝堂由几位辅国大臣暂时处理,除了英国公,都是皇帝的心腹。
后宫一时陷入了平静当中,嗯,也不算,至少对于宋舒晴来说,应该算是风雨欲来。
但对于赵远来说,就完全没什么问题了。
皇帝都走了,仪妃自然不用拿他去钓皇帝过来,唯一的问题在于,仪妃没了孩子,对他看得紧了些。
不过也只是不允许他和柳菡晚接触,仪妃自己没太大的功夫搭理他,估计是忙着想招收拾周常在的四皇子。
他们俩之间原本还和乐融融的气氛,随着仪妃肚子里孩子的流产,一时陷入了冷淡期。
打仗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尤其是大军要走着过去。
等皇帝到了边关的时候,气候已经降下来了,皇帝当初也和这国家打过,他还是比较有威名的,这场仗皇帝并未放在心上,打南梁那就跟打孙子一样,他寻思早点打完就能早点回去了。
但到了之后才发现,不止是南梁,还有南梁边上的羌人。
羌人所生活的地方寒苦,他们以放牧为生,最喜欢到处抢劫,民风彪悍、茹毛饮血,当下真是臭名昭著的存在,简直是堪称搅屎棍。
当今天下算是三分,三个国家,就皇帝这边最大。
另外两个,几百年前和皇帝祖宗也是一家。
当初先太上皇造反,其实和当时皇位上的人也是兄弟关系,大家祖宗都一样。
除此之外,周边还有像是蛮夷之类的部落型国家,比不上正式的国家,但是茹毛饮血、十分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