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首楞严三昧经 > 第三十四讲(第3页)

第三十四讲(第3页)

在整个法界当中,有很多很好很好的磁场,有很多很多不好的磁场,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很重要。你看,你起恶念,就招感不好的磁场;你起善念,就会出现善的磁场。因为佛菩萨在法界当中了很多愿嘛!你看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世音菩萨也了十二个愿。你要启动佛菩萨的愿,你一定要安住善念、信心、愿望。

但是,很多很多的外道鬼神在世间当中也了很多的邪愿。为什么很多人就会跟他感应道交呢?因为你自己仁者心动。所以,我们不是说去逃避到什么地方去。说,哎呀,这个地方不好,到那一个地方。都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你心念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天住这个道场,你要觉得道场不好,你应该到大殿去忏悔才对,因为你有那个业力。

其实我们整个法界当中,世间上的整个法界,充满了好的因缘,也充满了不好的因缘。我们整个法界当中是具足十法界染净诸法的,你念头一动,你就跟谁感应,就这样子。所以叫做“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你看,我们看到别人好,我们随喜赞叹,我们会感受到他的那种光明功德;你看到他好,你嫉妒,你就招感那个负面的磁场,你自己给自己痛苦。我讲实在话,我们一个人都自作自受,就是所谓的循业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子六、明意与法即藏性分三:丑一、总标二处;丑二、妄相无体;丑三、结妄归真

丑一、总标二处

好,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这个法是外处,是法尘。意根去攀缘法尘的时候,就产生了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看佛陀的开示: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佛陀说,阿难!你平常也经常依止你这个意根去攀缘善、恶、无记三种的境界。善就是能够引生我们今生、来生安乐果报的,叫善的境界。但是我们也经常去攀缘一些邪恶的境界——贪瞋痴相应的、对今生来生产生痛苦果报的境界,或者是非善非恶的境界。第六意识当然是夹带前五识去攀缘这种境界,最后落谢到我们第六意识的心中就构成了一个影像,产生了三种的善、恶、无记的法尘。这个地方是说明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去攀缘外境,而落谢影像,而成就法尘。

那么,这个三性的法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内心所生起的?还是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呢?佛陀提出这个问。说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影像,或者是戒定慧的影像,或者是杀盗淫妄的影像,那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呢?是我内心生起的?还是另外从外面生起的?提出这个问题。

丑二、妄相无体分二:寅一、非即心生;寅二、非离心有

我们看第一段: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

假设这个法尘是绝对从心生起的,说我这个心中的影像,就是我内心生起的,那这个地方有问题了。“法则非尘”,法尘既然是心所生,那么就是有情了。因为心是有情,所以,生起法尘这个法尘也是有情。那么这个时候法尘就不是无情之物了,而是一个有情的心法。“法则非尘”,它就不是一个无情,它是一个有情的心法,因为它是心所生嘛。这样子讲,“非心所缘”,既然是心法,就是无形无相的,那么你怎么去攀缘它呢?这个影像是心所生,那么心生起影像,这个影像也是一个心法。这个心法是无形无相的,那你怎么去攀缘这个影像呢?它已经不是一个色法,而是一个心法。你攀缘不到这个“尘”,那又怎么能够构成处呢?又怎么能构成外处呢?外处就是“所缘为义”嘛。那你都没办法攀缘,那怎么能构成外处呢?所以,“是心所生”不合理。因为,如果是心所生,它就是一个心法,心法就不能攀缘。

寅二、非离心有

说是离心别有。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

假设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这个法尘有其善恶的自性,那么到底它是有知还是无知?说它是离开心有它的处、有它固定的体性,那么这个体性到底是一个心法的有知?还是一个色法的无知呢?

分两段,先说“有知”。

假设它是一个有知的心法,“异汝非尘”。它既然不是尘,也不是你的心法……身为法尘,它是一个有心法的。它既然不是你的心法,也不是一个色尘,那它表示是什么呢?是“同他心量”,那是他人的心量,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一定要说“即汝即心”,这个就是你的心法,那么这样子你就变成两个心。你这一念心怎么能够分成两部分呢?一部分变成能缘,一部分变所缘;一部分是内处,一部分是外处呢?这不合道理。你的心是不能分成两部分的,不可以。所以,说是有了知的功能,是不合理的。

再看“无知”。说这个尘它是离心别有,而且没有明了性。这个法尘它是心中的影像。如果是离心别有,既不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这个“离合冷暖”就是触,触尘就是“离合冷暖”),它既不是外在的这个五尘,也不是虚空相状,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它离心别有,那么这个影像到底是存在哪里呢?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既然在整个色(这个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在五尘当中、在虚空当中都没办法显现,那么在人世间,不应该说在五尘之外、虚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色法存在,不应该这样。即使离开了色空之外,还另外有一个东西,那么它也不是心所缘,表示你的心根本攀缘不到。既然心攀缘不到,那么这个处的定义又怎么安立呢?身为一个处,它必须要“所缘为义”。所以,说它是没有明了性、离心别有,那么你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它到底在哪里呢?它不在你的内心,也不在外面,也不在色空。那你看,找不到。找不到的话,你根本没办法攀缘。没办法攀缘,就表示它不是一个处。所以,“离心别有”也不合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丑三、结妄归真

但是我们每一次拜完佛、念完佛的时候,做完一件事情,我们心中也真的会留下很多很多的影像存在。那这影像是哪里来的呢?看佛陀的回答: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能分别的心跟所分别的所谓的法尘,其实都是不真实的,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的。这个能缘的心跟所缘的法的相互作用,只是个人的业力所显现的一个假相跟作用,它的本质就是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我们把这个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讲完了。海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常讲一个观念说,其实这个道,大乘的真实之道、大乘的成佛之道,是无所不在的,就在我们的身心世界,就在我们穿衣、吃饭、睡觉当中都经常显现,只是我们没有回光返照,当面错过而已。不是说你到哪里去,到西藏去干什么,求什么道,不是!其实道就在你的身心世界当中,只是我们是不是具足这个智慧的法眼去观察它,去把它找出来,当作你一个成佛的正因,当作你修习菩萨道的一个真实的楞严王的功德,如此而已。

所以,我们讲开悟的楞严,其实悟的是什么?悟的就是,在身心世界当中,每一个法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都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遇到了身心世界的时候,你是向外攀缘,那就完了,那你启动惑、业、苦;你能够回光返照它的道,不随外相而转,你去回光返照它的道,那就是法身、般若、解脱。

所以每一个法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杂染之法;每一个法对我们来说,也都是解脱安乐之法。关键就是,巧妙在你一念心。

我们不应该说外境有什么问题,不应该这样讲。一把刀子,你会用它,它可以割除你的毒瘤;你不会用它,它就伤害你。所以,每一个法都是一体两面的,善恶两面。我们在人事当中,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别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但是你要会巧妙,你就在整个环境当中去消你的业障,去积集你的资粮。这个人事,你不会好好应用,你一天下来就造很多罪业,伤痕累累。因为每一个法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都是你真如本性,只是我们是不是能够回光返照而已,是这个意思。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dududu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