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净界法师楞严经讲解3 > 第五讲(第3页)

第五讲(第3页)

这个地方就是阿难尊者刚开始来到三宝出家的第一个心。蕅益大师说,擒贼要擒王,要治病先知病相,先把阿难尊者的攀缘心调出来,然后再破斥它。

再看第二段,“相生之由”。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阿难尊者说,为什么这三十二相不是欲爱所生呢?因为欲爱产生的这种精气,是非常粗鄙污浊的。如此粗浊的气,会创造一种腥膻的、父精母血的相互交流;依止父精母血产生的结果,是一个不干净的、脓血杂乱的果报体。因为它因地不清净,因地是一种贪爱的烦恼的躁动,所以造成了这种脓血不清净的果报。一种不清净的欲爱的心,一定不可能产生如此殊胜而微妙的紫金光聚。这个“聚”就是色身。不可能产生佛陀您这么一个清净光明的色身。因为贪爱的烦恼是杂染的,所以它不可能产生这么一个干净的色身。

我这样思惟以后,就非常仰慕佛陀这三十二相,所以就出家修学,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出家修学而得到一个这样的相状。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有很多的挥。我们简单地说一下。

这个攀缘心,其实从这个地方阿难尊者已经透出了消息,说:诶,我为什么出家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看到佛陀出家修行以后,佛陀的相状改变了。您以前在家做太子的时候不是这个相状;您现在出家成道以后,您再回来王宫,哎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他看到这样的相状,产生感受——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影像,由影像而产生一个感受。从经文当中可见阿难尊者的感受是一种快乐的感受、欢喜的感受。有感受就产生想法,这以下说他的想法:这个相状绝对不是世俗的欲爱所生,一定是清净的戒定慧所成就。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感受有什么缺点呢?因为你这个想法,最初的根源是从相状而来的,由相引生感受,由感受产生想法,由想法推动你的出家,所以你整个出家的想法都是因为有三十二相的关系。当佛陀的相状改变的时候,你就麻烦了。当佛陀有一天变老了、变丑了,甚至于佛陀死亡了,他的三十二相消失了(因为它是有为法),那你的想法是不是也改变了呢?因为你当初的想法是由感受来的,感受是由外境来的,外境是生灭的,你的心也就跟着生灭了。所以你这个心是很脆弱的,随时可以被破坏。《金刚经》说:“若以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你用相状来求佛陀的功德,用音声,这都是生灭法。

我们修学的心有两种情况,蕅益大师说:第一个,这个心是外面给你的。你的心接触了外境,产生心:诶,我为什么要修学?我看到三宝的形相非常的清净庄严,所以我愿意来皈依三宝。如果是这样,你这个皈依三宝的心不会持久,因为你看到三宝的相状很清净庄严,万一三宝的形象被破坏了,你就不修行了。所以你的心,如果它最初产生的时候是外面来的,外境刺激你,你才有的。那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二个,你为什么修行?因为我的内心当中具足跟佛一样的功德,因为我有清净的本性,我修行跟外面没有关系,我是要开显我的真如本性。所以当你在修行的时候,这一念心是从里面生起来的,这个心谁都不能破坏,魔王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印光大师文钞》就有这样的开示。

有人问印光大师说:印光大师,你一生弘扬净土法门,你到底看到多少感应的事情?多少人因为念佛的关系有感应、消业障?有多少人你真的亲眼看到他往生净土?——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印光大师说:即便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没有感应,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没有往生净土,我照样念佛,我照样求生净土,跟外境没有关系。不生灭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这种心,第一,功德圆满;第二,不受外境所破坏。这个心就是常住真心,我们后来七处破妄、十番辨见,讲了三卷,就是把它找出来。

我讲实在话,你现在如果不能在生灭变化当中找到一个不变的清净本性,你找不到那个心,你就很难修行了,因为你那个妄想的心动得很厉害,稍微有一点八风一吹你就动。所以,佛陀要破他的妄之前,先把他的妄想逼出来:你当初为什么修行?你看,一逼就逼出来——我看到佛陀的相状而修行——缘外境而产生的心。这是先把病相找出来,佛陀后面会开始破斥。

庚二、示以常心直道。分二︰辛一、点示常心。辛二、劝修直道。

辛一、点示常心

我们看“庚二、示以常心直道”。

【第五讲图,评论区查收】

佛陀在破之前,先讲要以真常的心来修直心之道,先把这个观念讲一讲。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点示常心;第二个,劝修直道。

我们先看第一段,“点示常心”。看经文: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先讲我们是怎么生起妄心的,因为我们迷失了真心,所以才有妄心。当我们迷失了光明的时候,黑暗就出现了。

佛陀说:“善哉阿难!”这个“善哉”就很奇怪了,因为佛陀到最后是要破他的,为什么叫善哉呢?善哉有肯定的意思,就是说,阿难尊者你说的很对啊。其实这个地方“善哉”的意思,有安慰,也有赞叹。安慰的意思就是说,阿难尊者你毕竟是刚出家没多久,身为一个初学者,一开始依止攀缘心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不要一开始说攀缘心不好,因为每个人刚开始都是依止攀缘心。你看我们一定要眼睛看到佛像才能拜佛;一定要把整个外面的环境弄得很干净、很寂静才有心念佛。我们刚开始修行的心是不能离开外境的帮助的,刚开始不可以。所以身为一个初学者,他缘殊胜的相来修行,这个是很合理的。我们不能说他错,只能够说他不圆满。所以佛陀要提升阿难尊者的修学层次之前,先赞叹他说:不错!虽然你刚开始的时候依止生灭心,依止对立的思考,舍弃了世俗的爱,而追求一个更好的爱——以爱来舍爱,以一个殊胜的相状来舍掉另外一个相状。虽然刚开始不圆满,但是这个也不妨是一个初学的方便。所以佛陀基本上对一个初学者是赞叹的,说善哉阿难,因为你至少能够知道善恶的因果相状。

但是佛陀下一段就进一步开示了。他说:你应该更进一步了解一个道理,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当中,他的生命是生死相续的。

我们的生命是有来生的,这个很重要。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忘掉我们还有来生,因为我们被现在的因缘搞得团团转。讲实在话,如果一个人没有来生,那事情就很单纯了,那你不要修行。如果我们死掉以后,“人死如灯灭”,修行干什么呢?可怕的是,我们死掉以后事情还没结束,还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就是生死是相续的。因为烦恼产生业力,业力创造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创造一个五蕴的身心;然后我们的心攀缘这个五蕴身心的时候,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又得一个五蕴身心……就像车轮子一样,辗转相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生死相续的果报?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个常住、真心,我们先解释常住跟真心。常住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它没有生灭相;真心是指它不随外境而变化,是指它不增不减,就是从生到灭的中间,它没有变化相,叫真心。这样的一个常住真心,它的体性是性净之体,是性明之体。这个“净”,指的是它的空观所成就的不变的体;这个“明”,指它的随缘的作用。它有不变跟随缘两种体性,这是常住真心。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生死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很认真地去观照,去安住在常住真心。

那么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妄想。这个妄想重点在“此想不真”,不真就是它变化,所以才有这种流转的果报。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用诸妄想”。妄想的产生我们前面说过,是从外面来的,真心是从里面生起的。妄想是说我们有一个境,由境当中产生感受,由这个感受产生想法。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了财富,你看到财富以后会产生一个感受、会产生一个想法。有些人看到财富的想法是:诶,我应该把财富跟这些贫穷人分享——产生一个布施的想法,这个人以后会有富贵的果报。有些人看到财富以后,说:这个财富我应该自己受用——悭贪的想法,以后就是贫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遇到了事情。有些人遇到事情,遇到了逆境的刺激,他产生的想法就是瞋心,脾气就作起来。这个人果报会比较丑陋。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慈悲、宽恕、包容的想法。那他以后的果报会比较庄严。

所以,想法会决定我们造业。你生起正面的想法就容易造善业,你生起一个负面的想法就容易造恶业。但是不管你造善造恶,它的关键点就是“此想不真”,它是变化的,所以就产生了生死流转。

我们不能够说妄想不好,因为你刚开始修学也是依止妄想。只是说我们刚开始要先生起一个好的妄想,产生一个布施的妄想、持戒的妄想、忍辱的妄想。但是当我们想要了生脱死的时候,要破那个最后的生死关头的时候,那就要用常住真心了。你心要进入常住真心,否则你没办法破除妄想。

这个地方等于是先把我们生命的两种根本标出来:一个是涅盘安乐的根本,这是常住真心;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谓的妄想。

佛法的道理是讲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会出现,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它的原因,事出必有因。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出现生死轮回?为什么文殊菩萨就没有生死轮回?为什么?这绝对不是上帝的意思。因为我们习惯性用妄想在思考事情,文殊菩萨用常住真心在思考事情,“根本”不一样嘛!什么叫“根本”?后面会解释。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知道什么叫根本吗?你用沙去煮饭,你用沙放到电锅里面去煮,煮了三个小时,这个叫作什么?这叫作热沙。你不可能煮成饭,因为饭的根本是米。你没有找到米,你一辈子就不可能煮成饭。意思就是说,你没有找到常住真心,你就用你这个妄想的心,随着外境这样动——遇到好的因缘你就开始学佛,遇到不好的因缘你就放逸。你一辈子不可能成就无上菩提,因为你依止的是妄想,你的根本是妄想。一个虚妄的根本不可能创造一个真实的功德,就好像说你今天用的是沙,你一辈子煮不出饭。是这个道理。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dududu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