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净界法师讲楞严经63 > 第四十九讲(第1页)

第四十九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o页,己二,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

在修学楞严王三昧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一个根本的思想,那就是要破妄显真。整个楞严三昧的修学,就是要我们破除一切虚妄的相状,而开显真实的心性。这个重点,在修学方面有两个次第:

第一个,就是你要安住下来。我不知道,当你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习惯性是安住在外相,还是安住在内心。这个相状,本经说它有两个过失:

第一,它在时间上是生灭变化的,如果你安住在相上,你会觉得有一种不安稳性。你看我们很多初学者,刚开始来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人情绪变化很大,高兴的时候很高兴,痛苦的时候很痛苦。这个人没有真正安住,他的心还是在外境上活动,没有找到家,这个人没有回家的。你看一个老参的特色,他的心比较平静。外境是动态的,但是他的心已经收摄,慢慢收回来。就是说,外境基本上是生灭变化的,是不安稳的。

外相的第二个过失,它在空间上是不圆满的。执着一个外相,我们就失掉了其他的东西。所以,不管你做再大的善事,只要你执着一个相,你就很难使令你的整个功德达到圆满的境界。

所以,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你的心跟任何的相状接触,记得不要安住在相上,要回光返照,安住在你这一念明了的心性上,你只是借这个相来修心而已。所以,我们在修楞严王三昧,先你要做的就是向内安住。

这是第一个,安住的问题。

一个人安住了以后,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已经开始修行上路了,他找到高公路了。那么接下来是什么工作呢?就是调伏,你怎么去调伏你内心这种动荡的心。在本经当中今天就会讲到,用空假中三观来调伏内心。

第一个,空观,是破除心中的妄想。我们前面是远离外在的相状,而空观是破除你心中的相状。因为,我们虽然离开了外在的相状,但是我们心中的妄想又会创造很多的相状——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障碍自己。所以,你那个空观就是破除你心中的妄想所捏造出来的这些相状,你也要把它破掉,达到所谓的离念的心体。

第二个,假观,这个假观就是你又要假借相状。比方说拜佛,你要对阿弥陀佛皈依。没有佛像你怎么皈依呢?所以,我们透过礼拜、称念、观想。这都是要有相状的,又假借一个假名假相来生起我们内心的功德法。所以它到最后(今天会讲到),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我们破的是相状,但是开显的是一种功德法,法是不能没有的。但是这个法要怎么生起呢?你要假借相。所以这个假观,你又重新安立了假名假相,假借这个外在的假相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法。这个假观就是借相修心,又安立一个假相,安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于忆佛念佛的假相来庄严自己的功德。这个就是假观。

假观照俗谛理,空观照真谛理。

第三个,中观,就是把空假这两个智慧达到平衡,使令空观不障碍假观,假观也不障碍空观,让它能够平等地运转。这个中观照中谛理。

所以,在整个圆顿止观当中,第一个,你一定要安住下来。你的心老是在外境上活动,是很麻烦的,因为外境你控制不了的,变化太厉害。所以,先把心收回来,然后好好地调整你的内心,用空假中三观来调伏内心。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就能够从自利的角度,成就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从利他的角度,成就诸菩萨万行楞严。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快成佛的法门。

这个是本经的中心思想。

己二、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分二:庚一、牒问;庚二、正答

好,我们看经文,“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相违性难”,这是富楼那尊者心中提出的疑问。他说,七大的相状其实是违背我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这一个难问,相状是违背理性的。因为他认为相状是障碍的,彼此间是干扰的,而理性是平等圆融的,那你怎么能够说相状有理性、理性有相状呢?所以,事实上相状跟理性是违背的,应该是各自独立,相状不能有理性,理性不能有相状。他提出这样的问难。

佛陀的回答是“相随性遍”。他说,地水火风七大的相状,必须随着我们现前一念心性的理性,才能够周遍圆融,其实,相状跟理性是圆融的。以理事的圆融来破除富楼那尊者认为理事是障碍的。我们看到经文就会知道他的障碍在哪里。

庚一、牒问

庚一的“牒问”,正式牒示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问。先把他的疑问牒示出来,先按定他心中的问题点。看经文。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佛陀招呼富楼那说,你又问到一个问题,说是地水火风乃至于虚空,这个五大如果讲到它的体性的话,当然是由我们一念心性所变现的,所以讲到摄用归体的时候,它的本性是圆融无碍的,而且是周遍整个十法界。既然它的体性是如此的周遍、如此的圆融,那么他生起疑问了:为什么水跟火会互相地侵夺、互相地陵灭呢?因为水是湿性的,火是温性的,有水的地方就不能有火,有火的地方是不能有水,这是很明显的互相障碍。那么一个体性周遍的东西,怎么就会生起这样的互相障碍的相状出来呢?这是他的第一个疑点。

又者,你又征问说:虚空的体性是通达的,而大地的体性是障碍的;既然这两个体性都周遍法界,那么两个体性又为什么会互相侵夺呢?富楼那尊者的意思就是说:从现实的生活看,水火是不兼容的,虚空大地也不相容的;事相是互相地障碍,那么为什么理性是非常的圆融无碍呢?

这个地方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这个地方先按定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点。当然,后面佛陀会回答,说,因为我们心中对外境产生了执取,所以事相变成有障碍。佛陀说,你看,我就没有障碍。佛陀的身心世界,他能够小中变大,大中变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我们凡夫的世界是种种障碍呢?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把它执着,就使令我们在无障碍当中而变成了有障碍。其实是没有障碍的,它真的是周遍法界的,是互含互摄的。之所以障碍,只就是我们心中一念的爱取烦恼把它弄成这个样子。

这个地方等于是先按定富楼那尊者的疑惑。

庚二、正答分二:辛一、举喻;辛二、法合

我们看庚二的“正答”。正式回答当中分两段:第一个,举喻;第二个,法合。

辛一、举喻

【图一】

佛陀在回答法义之前先讲出一个我们容易了解的世俗上的譬喻。看经文。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挥。

这是一个总标。佛陀说,为什么理性是圆融的,而事相是障碍呢?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佛陀说,比方说你看那个太虚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身为太虚空,它的体性也不是光明相,也不是黑暗相;也不是动相,也不是静相……它可以说是离一切相。但是,它又不拒绝任何的森罗万象在虚空中来作种种的挥、种种的显现。

这个地方的意思指的是,太虚空就比喻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而这个群相指的是整个十法界的七大之相。你看我们一念心性,随顺杂染的业力就现出了六凡法界的七大,随顺四圣的业力显现四圣法界的七大相状,我们现出人道、天道、饿鬼道……乃至于佛道。所以说,虚空本身是没有障碍的,它能够显现整个十法界的七大的形相出来。先讲出这个譬喻。

我们看第二段的详列,详细列出这个相状的差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