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瑶疑惑地站起,眼神充满质疑:“子房兄,莫非弄错了?秦军究竟何时增兵至如此之多?据我所知不过一万余人,怎可能有五六万?”
张良继续道:“何兄忽略了大统一后的事实。”
“一统之后,各地军事权力集中在关中的官员手中,如陶舍这般的人物,率兵打击楚地贵族。”
“楚地共有十一郡,若仅凭数千人,如何能达到如此高效的治理?”
“各地兵员大多编入陶舍军中,这才让他有勇气大胆当地贵族。”
“也因此地方官僚不敢轻举妄动,非是不愿,而是无从抗争。”
“大秦官制中,郡守、郡尉与监御史三权分立,各司其职。现军事大权被掌握,地方行政人员即使有心反抗,也不敢表现出来。”
张良继续:“我说的是保守估算。”
“若是加入乡亭的兵力,可能有十余万之多。面对如此军力,项氏残余或地方官僚如何能够撼动?”
“眼下局势已定。”
“蒙毅也言,秦长青会定时派人巡察,以确保其政策贯彻实施。”
“这样的严防死守下,地方官员又岂敢有二心?”
“再者,秦长青已算仁慈。”
“他只针对性处置了贵族,对官吏则稍有放松。”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若再不自省,只怕秦长青也不会客气,将连他们一并惩治。”
“寿春之前便有过类似教训,各地官员怎敢再生端?”
“无兵力支撑的一切行动都徒劳无益。”
张良看得清晰,他们毫无逆转局面的希望,因秦长青出手太迅且坚决,直接夺取了地方的军事控制权。
何瑶凝声道:“理论如此。”
“但除去关中的那一万余兵力,余下的士卒多为楚人。”
“他们就愿效忠秦廷?或许我们可以在民间散播混淆视听的消息,引起混乱,从而打破秦楚同盟。”
“那时官僚再作梗阻,未必不可动摇秦人的统治。”
何瑶并未完全放弃。张良深望何瑶一眼,坚定地否定:“何兄过于天真。”
“蒙毅此次,意在树立军中威信,震慑人心。”
“当前连关中的官兵也遭受处罚。”
“若楚地士兵作乱,秦人同样不会手下留情,况且军纪严明,更增强了震慑力。”
“楚人士卒虽心有异议,却不得不慎重考虑。”
“倘若秦庭偏袒或放纵其士卒,我们的策略或将可行。但在当下情形,根本无法得逞,甚至提倡告,彻底堵塞任何口舌之路。”
“此时又怎能说服士卒反叛?”
“另外。”
“他们自身便是新政的获益者。”
“许多士卒出身普通百姓,家世曾受制于贵族。”
“今们得以正直之声,欣喜不已,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