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 > 第132章 治国理政(第1页)

第132章 治国理政(第1页)

581年二月二十六日,杨坚任免的第二批高官“三公”

“三师”

名单出炉。

杨坚任命上柱国窦炽为太傅、幽州总管于翼为太尉,一来他们年纪大资历老,二来他们政治正确。

同学王谊平叛有功,官封司徒,杨坚还把五女嫁给王谊的儿子。

这里着重说李穆。

并州总管李穆在“三方之乱”

中,拒绝尉迟迥的拉拢,积极靠拢中央,并且跪舔杨坚,对稳住地方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坚不可能忘记他,便下诏并州:“您既素有德望,并且又是家父的同辈好友。

您劝我顺天受命的来函,我不敢违背。

已经于本月十四日恭承天命,登上帝位。”

很快,李穆自并州入朝。

杨坚任命李穆为太师,特许他“参拜不名”

,专门下诏书说:“法律是为了防备小人犯罪,不是为了防备正人君子。

太师申公(李穆)从今以后如果有犯罪行为,只要不是谋逆造反,即使有百死之罪,终不追究。”

李穆的子孙即使还在襁褓之中,也一律授予仪同三司。

李穆家身居官位的多达一百余人,贵盛无比。

李穆通过跪舔一跃成为隋朝德高望重的第一人,这也引起了一些关陇集团成员的不满和非议,因此他进入长安后表现得很低调。

李穆上表请求辞职归养,杨坚下诏书说:“古代姜太公吕尚以百岁高龄辅佐周文王、武王成就王业,张苍以白发老人担任汉文帝的丞相,高才伟人佐命当世,不能拘泥于常礼。”

于是以李穆年事已高(七十一岁),免除正常朝会,也就是只拿工资不干活。

遇有军国大事,朝廷派人到府上征询他的意见。

通过对比李穆和尉迟迥的下场,我们不得不感叹:选择大于努力。

没有跟对人,没有站好队,任凭你再怎么神功无敌刀枪不入也无济于事。

干得好不如跟对人,辛苦工作不如拍领导马屁。

当上皇帝后的杨坚,他对人才的任用有了更多的考虑角度。

因劝阻诛杀北周皇族这件事,李德林的官品职位再没有升迁过。

各个阶段,皇帝需要不同的人才,李德林没有“与时俱进”

,只好被他人取代了,反正杨坚手下又不缺人才。

1苏威受宠

下一个人才正是苏威。

高熲推荐苏威后,苏威只是在长安隐居,并没有直接任职。

杨坚篡位期间,苏威逃归故里,杨坚对左右说:“他这样是不愿意参与我的事,别管他。”

等称帝后,杨坚再次想起了苏威,任命苏威为太子少保(杨勇老师),追封他父亲苏绰为邳公,让苏威承袭爵位。

杨坚任命太子少保苏威兼任纳言、度支尚书,也就是皇帝的秘书及财政部部长。

苏威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奏请杨坚轻徭薄赋,言辞恳切。

苏威从一开始的不拒绝、不合作,转变成现在的积极进言献策,杨坚调侃着说:“当初你父亲可是采取的重税呀,哈哈,你怎么改弦更张了呢?”

“世异则事变,现在和我父亲那会儿不一样了,陛下。”

“噢?你倒是说说看,有何不一样?”

当初,苏绰在西魏时,因为经常国用不足,所以制定的税收很重。

颁行后苏绰又慨然叹道:“我今天所制定的重税法,就譬如张满的弓,只是为了在战乱之世满足国用,并不是治平之世的作法。

后世的君子,谁能把弓弦放松呢?”

这话一直记在苏威心里,他一直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苏威现在担任了度支尚书,就一定要践行自己的理想,实现父亲的抱负。

于是奏请杨坚减免赋税徭投,尽量从轻从简,杨坚听后深有感触,便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苏威因而逐渐受到杨坚的信任倚重,和高熲一起掌管朝政。

苏威又向杨坚推荐了乐运。

乐运是宇文邕、宇文赟时代不怕死的谏臣,杨坚掌权后,乐运被郑译排挤到地方为官,乐运发奋作为,在地方上写出了进谏法宝《谏苑》而名扬四海,苏威这才推荐了他。

一次,杨坚在朝会上恼怒直言敢谏的乐运,将要杀死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