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保密,不能随便说,懂吗?”
狩猎活动结束后。
献帝回到宫中,泪眼朦胧地对伏皇后说:“自从我登基以来,奸雄四起。
先是董卓的祸害,紧接着又是催、汜之乱,我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我曾以为曹操是国之栋梁,没想到他却专权跋扈,任意妄为。
每次见到他,我都如坐针毡。今日在围场上,他公然无礼,我深感危机四伏,恐怕不久将有大难临头,咱们夫妻俩恐怕难以幸免……”
伏皇后叹息道:
“朝中众多公卿,享受着汉朝的俸禄,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拯救国难吗?”
话音未落,一人急匆匆进入,
正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献帝含泪问道:
“皇丈,今天你也看到了曹操的嚣张吗?”
伏完回答:“许田射鹿的事,众所周知,但朝中不是曹操的亲族,就是他的门客,除非是国戚,否则谁又愿意忠心耿耿地反对他呢?我虽然有心,但却无力行动,车骑将军董承,是咱们的国舅,值得信赖。”
献帝点头:
“董国舅一直为国家挺身而出,我深知其忠诚,那么传他入宫,共商大计。”
伏完赶紧提醒:
“别急,别急,您身边那些曹操的眼线可不少,要是计划泄露了,咱们可就完了。”
献帝忧心忡忡:“那该如何是好?”
伏完献策说道:
“陛下可亲手缝制一件衣服,搭配一条玉带,暗中交给董承;在带衬内悄悄藏一份密诏,让他回家后拆看,如此便可日夜谋划,无人能察觉。”
献帝同意此计,伏完便告辞而去。
随后,
皇帝悄悄写下了一份密诏,用咬破的指尖之血书写,
暗中吩咐伏皇后将其缝入玉带的紫锦衬里。
接着,皇帝亲自穿上锦袍,系上这条腰带,命内侍宣召董承进宫。
董承见到皇帝后,行了礼。
皇帝说:“昨晚我跟皇后聊到霸河的苦难,想到国舅的大功,特意召见聊以慰劳。”
董承叩首谢恩。
皇帝带着董承离开殿堂,来到太庙,然后上了功臣阁。
皇帝焚香行礼后,引领董承观赏画像,其中一幅是汉高祖的肖像。
皇帝问:
“我高祖是从何处起步,如何创立基业的?”
董承惊讶地说:
“陛下是在考我吗?高祖的事迹,我怎会不知?他起初只是泗上的亭长,手持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年亡秦,五年灭楚,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万世基业。”
皇帝叹息道:
“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这般懦弱,实在令人感慨。”
接着指向两侧的画像问:
“这两位不就是留侯张良和郧侯萧何吗?”
董承回答:“正是,高祖能够开国创业,全赖他们二人之力。”
皇帝环视四周,确保无人接近,便秘密对董承说:
“你也应像他们一样,辅佐在我身边。”
董承谦虚地回答:
“臣无任何功绩,怎敢当此重任?”
皇帝说:
“我从未忘记你在西都救驾的功劳,可惜我没有什么可以赏赐你的。”
然后指着自己的袍带说:
“你应该穿上我的袍子,系上我的腰带,就像永远在我身边一样。”
董承再次叩首谢恩。
皇帝脱下袍带赐给董承,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