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大明王朝东厂是什么意思 > 第17章 太子何故先投(第2页)

第17章 太子何故先投(第2页)

李东阳脸色一沉,仿若乌云密布,怒喝道。

“你莫要巧言令色,太子乃国之根本,不容有丝毫闪失。

你带其出宫,便是将太子置于险地,此乃大不敬之罪。”

徐志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朗声道。

“大人且息怒。

且看那隋炀帝杨广,生于深宫之中,自幼未历经民间疾苦之磨砺。

继位之后,虽有开运河、通丝路等壮举,然其施政多凭个人臆想,全然不体恤民情,致使民力耗尽,天下大乱,大隋之基业最终毁于一旦。

究其根源,在于其年少时缺乏对民间真实状况的深刻认知与体悟,未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稳健的治国理念与务实的为政作风。

又如宋徽宗赵佶,本是天赋异禀的艺术之才,却因生于帝王家且未经充分历练便登上大宝。

在位之时,他沉迷书画,将朝政大权交予蔡京等奸臣,对民间疾苦、边疆战事全然无知,只知贪图享乐,对天下之事漠不关心。

最终,金兵南下,北宋覆亡,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受尽屈辱,此等惨祸,不正是皇子缺乏历练而无法应对复杂局面的惨痛例证吗?

太子殿下乃陛下嫡长子,体内流淌着太祖太宗之英气血脉,更有陛下之圣明血统加持,岂会因些许外界风险而折损?

我等身为臣子,应为太子开辟成长之路,而非以过度的保护将其束缚。

况且,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太子奉圣上之命,欲出宫体察民情,心怀子民,此乃仁孝之举。

若因大人之阻拦而夭折,恐失民心,亦非陛下与诸位大人所乐见。”

说罢,徐志道目光坚定如炬,直直地看向弘治皇帝朱祐樘,那眼神中满是忠诚与赤诚。

“陛下圣明,当知臣之所为,皆为太子与大明江山考量。

臣愿受陛下与诸位大人之审视,若有不当之处,甘愿领罚,但请莫要曲解臣之忠心与太子之善念。”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似有思索之色,仿若在权衡利弊,考量其中得失。

李东阳见状,欲再反驳,却一时语塞,仿若喉咙被梗,话语难以出口。

此时,内阁首辅刘健缓缓开口,其声音沉稳而庄重。

“徐公子之言,亦有几分道理。

太子微服出宫之事,或可从长计议,但此次之举,虽有不妥,然其心可嘉。”

众大臣亦纷纷附和,李东阳见此情形,只得无奈地轻拂衣袖,道。

“罢了,此事且看陛下定夺。”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太子出宫之事,虽涉险,但朕亦知太子需历练。

济危你说的虽然没错,但还日后还需谨慎些。

此次且不予重罚,下不为例。

下次带太子出宫还需多带些护卫。”

徐志道听闻此言砖头对朱厚照无声对了个口型,搞定。

朱厚照听闻,顿时面露欣喜之色,看向徐志道的眼神满是敬佩,仿若在看一位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明史——徐志道列传》

弘治十六年春,徐志道携太子明武宗微服出宫。内阁闻之大怒,于乾清宫欲罪徐志道。志道与李东阳辩,志道胜。

明孝宗终断曰:“济危所为无差,然仍需慎之。既无惩亦无奖。”

此乃大明靠山王首于廷议得胜,自此开启一生不败之传奇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