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大宋极品大太监 > 第969章(第1页)

第969章(第1页)

第969章

“陈梅山?潭州知州?”

“正是!”

“好一个陈家,看来陈家心思不少啊。”赵构淡淡说到。

高舜和周三畏二人则是心中打鼓,这老陈家被皇帝惦记上,这是要倒霉。

所谓义门陈氏,其传承久远,家族庞大。

这一脉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宋齐梁陈,其中的陈朝,便是义门陈氏的陈。这一支追溯到源头为岳阳王陈叔慎。

陈叔慎的五世孙,有名陈蕴珪,陈蕴珪有子为陈旺。

开元十九年(731),陈旺因为官职升迁,所以便是搬家到了九江郡浔阳县,在此开创基业。

陈旺这一脉能生养,到了南唐保大后十年(947—957)前后,这一脉老幼就达到了七百多口。

二百年,发展到七百多人的家族,也算是不容易。

到了大宋咸平三年(1000),这一脉的人口翻了一倍,达到了一千五百左右。

如此庞大规模的家族,哪怕在这个时代也是极为少见的,在天圣四年(1026),宋仁宗追封陈旺等陈氏先祖为国公,并且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并且还分别赐给王公大臣,让朝中文武学习陈氏家训。

又过了几十年嘉祐七年(1062),通过奏报,仁宗皇帝得知,这一脉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将近四千人。

这一下子,皇帝坐不住了。

如此庞大的规模,一族几千人,再加上人家可是诗书簪缨之家,科举取士当官儿的也不在少数,就算没什么顶尖的大官,其势力也太大了。

最后,文彦博、包拯等出主意,让陈氏分家,并且必须迁徙到各地。

宋仁宗一听这是个好法子,便按照当年宋太宗赐给陈家的十二个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以第十五代人为基准,按派分析大小二百九十一庄,各派抓阄之后分别迁往各地。

这个时代和后代不同,车马慢、书信远,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情况下,这一分开几乎便相当于断绝了关系,哪怕彼此之间要通信联系,朝廷也有办法去监察。

总之,比如此庞大的一个家族汇聚到一起,好收拾多了。

这么庞大的家族,再加上家风正,自然会出一些杰出的人物,哪怕是到了后世也同样是如此。

比如独秀、毅、云、赓、立夫、景润等,尽皆是这一脉的后人(不说全名了,免得有麻烦)。

在大宋虽然没有朝堂重臣,可也有地方大员。

刚才提到的潭州知州陈梅山就是迁徙到潭州的那一支子弟,还有石城人陈敏,其之前在杨存中麾下效力过,后来被杨存中举荐到闽地驻守,如今驻守在漳州,官职已经达到了统制。

所以说,这陈家看似比之其他士族大家弱许多,可实际上在地方影响极大。

这潭州陈氏也同样是如此,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按照当年的旨意居住在乡里庄子中,可是其子弟有入仕为官者,有来往行商者,已经是不可小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