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的没错,这队人马就是后来名震天下驱除蒙古鞑虏的赵家军,除了你爷爷和父亲之外,绯月王朝开国皇帝赵雄和你那个岳父都在这支队伍中。所有人都觉得我年纪太小不适合随军想丢下我一走了之,只有你父亲极力说服了大家,才让我有了个安生之地。
对,可以说赵炎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只比我大五六岁而已却比我有见识得多,那个时候我不仅把他当恩人,简直就是心中的憧憬。就这样,在这汉人被欺压的乱世之中,我成为了赵炎第一个侍从。
对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当时整个中原的反蒙古势力都以你爷爷赵焚天马首是瞻,赵雄虽然是他的堂兄,但各方面都逊色一些,只能算是赵焚天麾下的一员将领,根本算不得什么核心人物,姓魏的那一家就更别提了,在我看来,当时他们最多算是个出力气的杂役。本来魏家只不过是个小角色,但从魏家女儿嫁给赵雄儿子并且独立带领了另一支军队开始,也就是当今的皇帝和皇后,这些人的关系就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种变化相当微妙,通常外人是看不出的,只有常年累月追随赵家的人才会察觉。但当时战事迫在眉睫,我并没有在上头的人际关系方面多花心思,而是全身心投入在和蒙古人的战争之中。不得不说他们父子俩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尤其是赵炎他那么年轻就这般有勇有谋,一路将蒙古人从江南击退至黄河北岸,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是凯歌高奏。就在全军决定乘胜追击一股作气将敌人驱赶至关外的前一晚,赵焚天竟然意外的跌入黄河溺水而死了。
我最后一次看见赵焚天的时候,就是在这最终决战的头天晚上的壮行宴上。没错,他是喝了一点酒,但他酒量那么好,绝对不至于醉到失足跌入黄河淹死的程度。尽管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事情,我们却不敢公开他的死讯,怕是在这紧要关头会影响了军心和斗志。所以,这件事没有几个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也随着他的尸体草草入殓之后埋葬于荒郊野岭。
我和赵炎当然不会相信这只是个意外,但是那个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军情不等人,明天一早还是要按照计划出兵征战的。就这样大军的指挥权落到了赵雄手上之后,突然间提拔了很多魏家的将领掌控了军队的命脉。这个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军中大部分士兵是赵焚天的旧部,但不代表他们必须臣服过去主帅的儿子,恐怕赵炎当年和你现在一样,军中的那些老家伙根本就不听你的话,对吧?说到底,年轻在军队中不算什么资本,资历比什么都重要。再说那个赵雄也不是个废物,至少也学得他堂弟七成真传,对付强弩之末的蒙古人倒也不在话下。那个时候在赵雄的领导下,不但把这些蛮夷赶到了关外,连他们的大汗都被赶到京城以北八百里之外的和林城了。
我们汉人的江山终于得以光复,这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在赵家内部却引起了激烈的内斗。原来赵炎手上有一份他父亲和赵雄的亲笔手谕,就是这道手谕令赵雄恼羞成怒。
春节期间暂停更新
即日起到2月15日暂停更新,春节后继续,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一百零五集尘封的历史(2)
这要说到早年起兵的时候了,赵焚天和赵雄各自为主召集了民间反蒙势力,赵焚天所到之处是一路凯歌,而赵雄却节节败退,在命悬一线的时候向这个堂弟发出了求救的急报。为了让赵焚天全力救助自己和麾下军队,他不得不写下这样一份密函来证明自己没有野心:他日驱除鞑靼光复江山之后,赵雄及其后代绝不争夺皇位,发誓会拥立赵炎为新帝!
你可能会觉得好笑,争权夺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六亲不认的,单凭这一张纸能有什么用?但奇就奇在赵焚天似乎做足了一切准备来应对赵雄的野心,他不但将手谕交给儿子,还打造了一枚开国玉玺!而这枚开国玉玺更是大有来头,哪怕赵雄不顾当日的誓言,也能凭这玉玺上的秘密将他赶下皇位!
众所周知,前朝偏安一隅的日子没过多久,首都杭州的城门就被蒙古铁蹄攻破,所有皇亲国戚或被杀或以死殉国,总之没有一个能活着逃出来的。虽说当时国家不够强大吧,但那里好歹是一个皇朝财富的聚集地,为什么蒙古人在那里翻了几年都是一无所获?
就是赵焚天,他把前朝皇宫和国库中的无尽财富转移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至于他怎么做到的,恐怕事到如今已经是个无解之谜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打造的这枚开国玉玺,正是打开这巨大宝藏的地图和钥匙!即使赵雄蓄意篡位,这笔财富也足以令赵炎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再不济他也可以像我现在这样在江南盘踞为王!
不用想也知道,一心为帝的赵雄,争权夺利的时候还怎么会顾虑什么手谕什么约定,皇位诱惑当前,他怎么可能放过他的好侄子?但是他却没有表露出任何敌意和野心,反而真的把赵炎当作新皇帝一样看待。
当然了你一定猜到了他不过是假意恭顺而已。当时的赵雄口口声声说遵循先前的誓言,依照约定迎侄子赵炎为新君入主紫禁城。可这时候他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只待赵炎束手就擒!
没错,他买通了赵炎最信任的朋友,也就是我。
那时候我还年轻,常年在外征战让我疲于奔命,实在是需要一个温柔的港湾好好休息一下。这也是大部分在外征战的武将都很好色的原因吧,不巧的是我就被赵雄钻了这个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