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大明新万历 笔趣阁 > 第79章 破屋朽梁博采众长(第2页)

第79章 破屋朽梁博采众长(第2页)

十几家勋贵的基数,能出几个有能耐的人?结论自然不言而喻。

为此,隆庆元年十月,中枢违背祖制,召福建总兵戚继光协理戎政。

然而“台省议论不一,而且部持两端”。

直白来说,就是阻力过大,不得已,只能改为神机营副将。

不过即便是副将,也只干了三个月就调离了——只因戚继光上奏称京营士卒,率皆豪贵寄养,难以管束。

其二,是武官正俸不高。

如宣府、大同总兵有上百顷养廉田,每年可得数千银两。

但京营没有这个待遇。

故京营“禄最薄”,却应酬答礼“诸费复夥”。

其三,则是京营立功升迁的机会极少。

隆庆元年以后,边将三年防御无过的可加升职衔。

此后,京营欲“照边将例”加秩,被兵部以“利害劳逸,相去甚远”为由否决。

因此,逐渐形成武官“重外轻内,以京营为冷局”的局面,“将官一入此地,如同弃置”。

边将若被兵部选入京营,常请督抚“咨留及托故规避”。

在营之“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百方营干,谋求外升;新升京营副将等官祈留外任,不肯内转”。

边将不愿调入京营,勉强调入又不安于位。

兵部有识之士众多,便想了个法子——索性“猥以处劣转者,如云某考中下,转京营;又云某不堪外用,处京营”。

简单来说,就是不合格的就调入京营,作为武将的惩罚。

京营成了“懦劣者入营备员,冀望躐等”之所,那么军士训练的废弛就可想而知了。

总而言之,京营如今已经实在烂透了。

这些都是基础病,不是朱翊钧阅兵振奋士气,就能有救的。

与其大张旗鼓,引人注意,不妨等有了成效之后,再来一场校阅。

张居正见皇帝神色,知道他心有定计,也不作多余劝说——皇帝对京营可比先帝上心多了,不必太过催促。

他沉吟片刻,提醒道:“陛下,若是想整饬京营,最好还是过问兵部后再说。”

此前调顾寰总督京营,就是按着兵部脑袋同意的。

好在此后顾寰没有太过争夺权责,才平息兵部的不满。

如今若是有大动作,兵部这边恐怕又要沸反盈天。

这是在提醒皇帝,能商量着办最好。

朱翊钧点了点头:“元辅老成持重之言,朕省得。”

朝廷与鞑靼右翼议和后,宣府以西七镇相对安定,但是,蓟镇及辽东仍要严防左翼诸部,京师的压力只是有所减轻。

若是跟兵部闹得太过不愉快,就怕坏了大局。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别的事情,张居正与王国光才行礼告退。

朱翊钧起身礼送,突然想起一事。

他叫住了已经走到殿外的张居正,快步上前,说是要相送一段。

走出承光殿,朱翊钧领头相送,才开口道:“元辅,还有一笔钱,朕先前忘了说。”

张居正脸色一黑。

转头跟王国光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神色。

朱翊钧无视二人表情,严肃道:“是为此后度田准备的。”

这话自然不敏感。

张居正任辅之后,要做的事几乎明晃晃摆在百官面前了,就是为了吸引有识之士聚集起来。

度田,虽然要等考成法后,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是迟早的事。

听到皇帝的话,张居正愣了愣,旋即露出感慨的神色,皇帝要钱的名目,可比先帝正经多了。

王国光则是投来关切的目光。

朱翊钧抛出一个问题:“元辅,清丈田亩,是地方自为,还是中枢遣人配合地方?”

说是配合,其实就是监察,复丈。

张居正一听是正经事,倒是收敛了神色。

想了想,认真答道:“自然是户部派遣各个清吏司配合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