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明朝为什么万历最出名 > 第69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第2页)

第69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第2页)

如今中枢力有未逮,能动个盐政就不错了。

杨博忍不住道:“如今只是敲打盐税,南直隶的秋粮就拖了两个月,陛下,不得不慎重啊。”

比起税款,杨博更在乎粮食。

毕竟山西、宣大这些地方,就靠南方的粮撑着。

要真闹翻了,这些地方可谓当其冲。

朱翊钧一怔,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毕竟户部的事,他都扔给内阁处理了。

他追问道:“拖了两个月?什么理由?”

杨博苦笑道:“没什么理由,起初说是各个环节都照章办事,耗时久了一些,恰好错过了秋粮入京的点。”

“如今又是隆冬,运河四处都结冰,行船慢了不少。”

朱翊钧叹了口气。

这就是用大局胁迫中枢。

最难受的是,这种事往往还找不到一个罪魁祸。

潜伏在体系内部的反噬,无论是隐蔽程度还是破坏力,都比魏国公那种所谓的南直隶一柱,要强上太多。

眼下大明朝的两京,分别是政治中枢与经济中枢,中间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是血脉相连。

若是南直隶每每拿大局挟逼,还真不好办。

这事,还是得落到海运头上。

反正人没到齐,不好展开了议事,朱翊钧正好过问一嘴海运的事。

他朝高仪问道:“先生,工部造船的事怎么说?”

高仪正用嘴对着手哈气,被皇帝点到,忙回道:“国朝不行海运百六十年,很多文书案卷,都已经丢失了。”

“工部悬赏工匠们手中的图纸,稍微有了点眉目。”

“眼下朱衡正牵头,先跟漕运衙门一起,先改良此前试行的船只,交春之后,再试按原定路线试行海运。”

海运的船只,不同于漕运。

眼下不行海运百余年,早就没有了当日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了。

如今要造海运大船,不得不进行一些考古式科研。

正说着,户部尚书王国光、吏部侍郎申时行、司经局洗马余有丁,联袂而来。

太监见状,取出了三套椅子、大氅、以及暖身子的烤炉。

朱翊钧伸手让他们不必行礼,直接入座议事,而后跟高仪说完方才的话题:“先生,朕说几句,替我转告给朱卿。”

“海运的事情,一头在兵部,一头就在工部。”

“倭寇的事,朕早晚会解决,希望工部能在这之前把大船造出来。”

“这是我皇考跟定安伯夙愿,也是朕与内阁的心腹之病,还请多费些功夫。”

高仪点头应下。

这时候人到齐了,张居正给申时行等分说了两句,皇帝召人来要议的事。

张居正说罢,总结道:“所以,陛下想改制两淮盐政。”

说完。

他又朝皇帝看去:“陛下准备怎么改?”

众人都纷纷朝皇帝看去。

王国光若有所思。

余有丁则是不明白叫他一个司经局的来作甚。

朱翊钧见人到齐,便要说话。

下意识去抓身前的话筒,抓了个空,转而有些尴尬地摩挲着下巴,缓缓开口道:“朕听闻海瑞说。”

“如今的两淮盐课,乃是转运司打包卖给了盐商商会,”

“盐商商会再议价,卖给小盐商。”

“这一点不好,朕以为得改。”

这就是侵吞公款的标准打开方式。

一个一级分包商,靠着二次定价权,几乎是明目张胆地上下其手。

其中吃下的银子,到谁的手里,更是不言而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