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趣中文>明朝为什么万历最出名 > 第203章 太祖故事还复旧制(第1页)

第203章 太祖故事还复旧制(第1页)

万历七年,注定是喧闹的一年。

这一年里,沸反盈天这个词,在天下间招摇过市走了一遍,从坊间到士林,从地方到朝堂,从文臣到武将,从皇宫到校场。

而今日的京城,最为轰动的事情,毫无疑问乃是有人聚兵谋逆,趁着皇帝出宫的时机,当街杀驾。

事情一生,消息便以高府为旋涡中心,为惊涛骇浪所裹挟,猛然席卷开来。

权势又宛如堤坝一般,过滤着消息的度与精准,轻车熟路地逐级下放。

各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各营的游、佐将军,听上去理应第一时间反应的武将,实际听闻消息的时间,其实颇为靠后。

甚至于,彼辈上一刻才火急火燎地披甲整队,焦急等待着救驾勤王的号令。

下一刻,诚意伯刘世延为皇帝亲自制服,并命品级以上军官前去校场观刑的诏令,已然接踵而至。

一干指挥使、指挥同知、各号将军,不管心中如何做想,也只得立刻遣散了麾下的兵丁,火赶往大校场。

……

京营三大营的校场,都设在德胜门与安定门外(今校场口街、西营房胡同一带),而大校场,指的是万历五年,皇帝应顾寰所请,开设在南城宣武门外的将军校场。

凡有大事,譬如京营戎政府换防点将、放赏赐、测试新型火器、抑或者朝中暂定的下月正旦皇帝御驾巡阅,乃至对犯禁的高品阶武官进行军法处置,都会在大校场进行。

这种地方,一干将军、指挥使自然是常出入,极为熟悉。

然后,今日皇帝遇刺后无端召见,氛围却与寻常时候大不相同。

风雷渐止,天色仍旧阴沉,瓢泼大雨下了个尽兴,恰至尾声的雨水,夹着雪花飘落在了露天的大校场中。

禁军身形挺直,面色肃穆,守在大校场冲要位置,围了个水泄不通。

或是才经历了一场厮杀的缘故,禁军眼神中的杀气还未彻底消散,染血的兵戈也没有收起,明晃晃地拄在地上,寒光四射。

空气中弥散着淡淡血腥气,愈显沉凝压抑。

不知哪里来的文臣,率先抢占了靠近帅台的位置,在随驾的近臣重新调整了文武位置后,正用一种警惕以及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后来的一干指挥使、将军。

帅台左右是两面牛皮大鼓,这次平乱斩敌最多的两名勇士,被挑选出来擂鼓。

咚咚咚。

富有节律的声音,似乎敲击在众人的心口。

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等,六部诸堂官王锡爵、汪宗伊等,仓皇赶来校场关切皇帝安危,又被皇帝三言两语打回衙门坐班。

只有内阁王崇古,兵部侍郎陈经邦等人被皇帝留了下来。

在拒绝了皇帝命人撑伞的优待后,两人默默走到帅台下,在东班站到位领衔文臣。

后来的武将们不时朝西班班的徐文璧、顾寰使去焦急征询的眼色,欲探究皇帝此举,究竟当真是一时兴起让人来观刑,还是要借机株连与刘世延相关之人——相关这个范围太广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被波及。

可惜,无人回应。

在沉闷的鼓声也停息之后,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

雨声最衬托安静。

此时尤其如此。

更令人心生不安的是,校场帅台上伫立的那道身影,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动过。

皇帝来得风风火火,喝骂后知后觉的二十六卫禁军指挥使,怒斥姗姗来迟的三大营将军,胯下驰骋的千里马嘶鸣不止,身后拖拽的谋逆贼叫嚣不断。

但在皇帝登上帅台之后,画面便仿佛凝固了。

骏马被皇帝信手绑在了身侧,正孤零零地四处打量,不时抖动淋在身上的雨水。

刘世延一动不动趴在皇帝跟前,包扎的布条早就不翼而飞,各处都淌着鲜血,起初还能看到身子微颤,如今已经没了动静。

皇帝一身戎装,双手拄着佩剑,按在双腿之间,沉默地端坐于帅位。

戎装并非皇帝常服之一的曳撒,而是时隔六十年,再一次有朱家皇帝头戴凤翅盔,身着鱼鳞叶罩甲,腰悬长弓背负箭。

众人纷纷用余光打量着一身甲胄的皇帝。

颇类武宗啊……

少年皇帝披甲带剑固然威严,却也使氛围愈显沉凝。

终于。

“陛下,内阁,兵部,二十六卫禁军指挥使、指挥同知,京营副、参、游、佐等将,戎政府总督、参谋、视阅科道,五军都督府……尽数到齐。”

郑宗学声音不算浑厚,却恰到好处响在了校场所有人的耳中。

从内阁到兵部,从禁军到京营,如今京城中牵扯兵事的文武,已然尽数在此。

众人屏息凝神,恭候天音。

然而,皇帝并没有出言以对,只是抬起手,将那位京营参谋挥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